《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片隽永的短文。它不同于一般的写景物风情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一、教材分析
学习本文,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异域民俗,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自学生字词,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程序突破重点难点。
二、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3.课时安排 2课时
三、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花”字导入
板题:花。看到这个字大家都想到了什么,或是想说些什么?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事物有许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花”也是我们今天课题中的关键字,让我们来看看是哪些更关键的字组成了今天的课题。课件出示题目,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词,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你认为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是较常见的?哪些是赏心悦目很特别地?还有哪些是你不理解的?
三、了解背景 抓出文眼
1、简单介绍写作的背景
本文的作者是季羡林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印度学研究大家。早在1935年,25岁的季羡林先生经清华大学的推荐,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哥廷根,求学于哥廷根大学。他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这十年,用季老的话来说:是自己人生地转折点。所以季羡林先生也称德国的哥廷根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三十五年后,1980年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感慨万千。于是季老先生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组散文。这篇课文就选自《再返哥廷根》
2、抓出文眼
季老重返哥廷根以后当人们问哥廷根有什么变化时,李老意味深长地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看看书,不变的“美丽”是指什么呢?板书:不变的美丽
四、深入理解 两种美丽
抓住花的美丽和人内心的美丽来深入探究
(一)花的美丽、街景的美丽
1.哪些句子突出表现了哥廷根花的美丽?找出描写街景美丽的句子。
(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山阴道上”来想象。相机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词义。)
2.电脑出示两个句子
⑴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⑵“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读这两个句子,哪些词语体会到了美丽?板书: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自己读这两个词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想象花的美。再把词语带入句子,读出这种美丽。练读、个别读、示范读。最后两个词语读慢一点。慢慢回味。
4.老师导语:读得很不错,我们再来看看哥廷根的街景吧!边看边找找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词语。
老师解说词:这里的花太多了,像花的海洋。五颜六色娇艳的鲜花彼此连着、挤着、压着,都紧紧的簇拥在一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人们每天都徜徉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街道两旁竞相怒放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走在这样的街道上,是否让我们觉得赏心悦目呢?能否带着这种美好地感觉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二)德国人内心的分享、互惠思想
1.回到板书上,“不变的美丽”其中包含着花,还包含了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老师就引导:这种街道上的美丽表面上看是因花而美,其中折射出来的是——人内心的美丽。板书:心
2.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德国人美丽的内心。
(1)街道的美丽是因为德国人怎么做的.?(抓住“都、家家户户、莞尔一笑”来分析理解。)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再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想想他们是怎么摆放花盆的。花的脊背是什么样的?那么想一想作为辛苦栽花的主人能看到些什么呢?(枝干和叶子,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凌乱的花枝,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 (娇艳的鲜花) 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自己却不能完全欣赏到,那自己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德国人有这样的想法吗?
(2)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道:“正是这样!”(可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引起深思。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一种思想境界,联系上文那么是什么思想呢?(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季老先生觉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这么值得好好体味,那么我就来细细思考一下。
在文中,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老师点评:这就是中国人讲的“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读懂了这段话,再来读,大家就一定会读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寻味"了!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能不能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班级图书角、轮流打扫卫生……)
有了我为人人的实际行动,才能出现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一句歌词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变成美好人间”。当人人都是一朵“我为人人”绽放美丽的花时,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六、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
老师小结:(板书)街头花团锦簇,恍然花的五彩海洋,形成了一道——奇丽的景色。人人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成就了这个——奇特的民族。季老先生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此情此景怎能不令季老先生思绪万千,所以他做了一个梦,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美梦啊,课后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再返哥廷根》一文,你就会找到答案。
七、板书: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花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奇丽的景色
不变的美丽
心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奇特的民族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
暇:与“瑕”区分记忆,偏旁表义
锦:与“绵”区分记忆。
嫣:右部的上下结构分配要合理。(师可范写)
2.生写生字,师巡视。
3.投影仪展示书写,师生评议。
五、综合实践
你们还知道一些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意思相似的名言警句和古典诗词吗?围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主办一期题办一期手抄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评论
Hey just wanted to give you a quick heads up. The text in your content seem to be running off the sc
Say, you got a nice blog post. 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read more. Keep writing. Rosalia Aloin Sawy
Tremendous issues here. I am very happy to look your article. Zonda Mervin Wayland
Major thankies for the article. Really thank you! Awesome. Cynthia Langsdon Ynez
I am truly glad to glance at this web site posts which includes lots of valuable data, thanks for pr
Enjoyed every bit of your article post. 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read more. Great. Coral Jessey Abd
Merely wanna say that this is extremely helpful, Thanks for taking your time to write this. Nissie C
This article is really a nice one it helps new net people, who are wishing for blogging. Alexis Meir